「Nothing」的产品一直都是话题讨论的焦点,尤其是他们那一贯的透明设计风格,外型辨识度极高。 而最近Nothing发表了首款头戴式耳机Headphone 1。 除了外观延续相同的透明设计语言外,这款耳机在音质与功能上也展现出不俗的实力,甚至能与市面上顶级耳机一较高下。
今天这篇文章要带大家一起来看看许多国外 YouTuber、科技媒体在深入评测这款 Headphone 1 之后,有什么感想。
Headphone 1:一贯的透明外型设计语言

延续Nothing的设计DNA,Headphone 1采用透明外壳搭配铝合金与塑料结构,方中带圆的耳罩造型十分有个性。
不过特别的是,这次没有加入过去常出现的Glyph灯光设计,主要也是避免使用时干扰他人,毕竟过去Glyph用在手机上的时候通常是有来电响铃、播放音乐就会亮,但若是用在要长时间佩戴的耳机上,一直闪着Glyph灯效可能很干扰旁人。



舒适度方面,耳罩与头带都使用了记忆泡棉材质,柔软包覆耳朵。 但因为机身重心偏向耳罩,长时间配戴会有明显压力与疲劳感,这点与 Apple 的 AirPods Max 类似。 虽然不能完全折叠收纳,但耳罩可以旋转摊平,方便放入专用收纳盒。
音质媲美旗舰耳机,低音带有震撼感

Nothing Headphone 1 搭载了 40mm 动圈单体,并采用镀镍振膜(包含边缘与中央圆顶),提升高频清晰度与低频能量。 实际听感上,低音非常厚实、有力,中高频也具有一定层次感。
但是预设音色偏重低音,用来聆听类似Billie Eilish的《bad guy》这类带有强烈律动的音乐; 但如果你是喜欢比较清亮的中高音,也可以通过Nothing X App调整EQ,自行微调音质。

此外,Headphone 1 支持空间音频与动态头部追踪(但仍无法自动配对、自动在装置间切换),观影或玩游戏时能带来更沉浸的360° 音场体验。 Nothing 还与知名音响品牌 KEF 合作调音,因此音质能有如此表现也就不意外了。
通透与降噪听起来自然且实用

Nothing Headphone 1 的 主动降噪(ANC)功能相当不错,每 600 毫秒自动扫描环境并即时调节对外界噪音的降噪效果。 实际佩戴时,即使不开 ANC,也因为耳罩包覆性佳,所以有不错的物理隔音效果。
通透模式也做得自然,适合日常通勤或办公使用,相当方便。
实体按键,而非触控设计

Nothing 没走触控作这条路,反而用了实体按钮+摇杆+旋钮的组合,方便用户可以更快上手,毕竟能够摸到实体按钮,会比你在不熟悉产品的状况下要去寻找触控点还要快。
- 顶部按钮:依装置不同可启动 Siri、百度助理,Nothing 手机则可叫出快捷功能菜单。
- 摇杆:控制上一首/下一首。
- 旋钮:旋转调整音量,按一下可暂停播放,长按可切换 ANC / 通透模式。

这些按钮都可以在App里调整,定制成自己熟悉的作方式。
最高 80 小时超长续航、支持 LDAC 高解析音频
Headphone 1 的续航表现如下:
- ANC 关闭可用达 80 小时
- ANC开启仍可达35小时
- 快充5分钟可播放约2小时
此外,连接方式也相当全面:
- 支持LDAC高分辨率音讯
- 支持 USB-C 音频传输
- 支持 3.5mm 耳机孔
与 AirPods Max、WH-1000XM6 相比呢?

虽然HeadPhone 1的整体表现符合299美元(约9000元)的价格水平,但是与市场上的「大厂」如索尼 XM6 和 AirPods Max 进行比较时,Nothing Headphones 1 在某些关键效能上仍有差距。
在主动降噪(ANC)方面,Nothing Headphones 1在处理室内噪音和一般白噪音上表现良好,但比XM6的ANC落后约1.5个等级,例如在飞机上仍可能听到一些引擎噪音,而Sony耳机则几乎听不到。 若以索尼为A+,Nothing Headphones 1大约是B+的水平。
在通透模式上,Nothing Headphones 1 的表现则属于普通水平,不像 AirPods Max 和 XM6 耳机那样出色,用户自己的声音在该模式下听起来过于宏亮,不适合进行长时间对话。
虽然XM6在客观上各方面都更优越,包括更好的降噪、音质、可折叠设计和更方便的磁吸保护壳,但价格也更高,比Nothing Headphones 1多出150美元。 因此,选择Nothing Headphones 1、AirPods Max或索尼 XM系列,取决于你是否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,或是更偏好Nothing独特的设计、实体按钮作和更具竞争力的价格。
而目前Nothing Headphone 1将于7/4在国外开放预购,7/15正式开卖,好像还没有看到相关的消息,但是可以在官网登记,如果预购时间出来会第一时间收到通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