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直以来总是会有人私讯问我们如果 Mac 进水(或更惨:浸水)该怎么做,上网查总是可以查到各种方法,但哪一种方法适合哪一种程度的进水,却不是一时半刻可以查到,而且浸水的当下一定心急如焚,只想马上知道最适合的方法。
不过桌上型的 iMac 发生悲剧的机率比较低,因为就算是在桌上打翻电脑,顶多也只是泼洒脚架,或是弄到键盘。 不太会影响到主机本身。 所以下面我们就专心讨论笔记本电脑,比如 MacBook 或是 MacBook Pro 如果浸水,该怎么做。
首先,我们先把急救的心态分为下面三种
1. 电脑是新买的,一定要救回来。
2. 电脑很老了,维修费用不划算,可以先继续用就好,能用多久随缘了。
3. 电脑不重要,资料一定要救就好。
以上三种目标,分别我会建议用不同的处置方式。 不过无论如何,不管是哪一种心态,一定要记得的是,千万不要再试着开机他了。
我知道这很难,很容易忘记,当下一定会马上想确认他的状态,但请马上关机。 不要再让任何零件有在通电,否则可能会因为水的关系造成短路。
不过如果是放在包包泡水的话,就很尴尬,因为大多人现在都是用盖上休眠,你要关机的话变成要打开让他启动再关机,或是新款的电脑也设置打开盖子自动开机,这时候就看你是哪一种心态了。
1. 电脑是新买的,一定要救回来。
当然,新买的电脑如果泡水,很自然会想带去购买的经销商,或是 Apple Store 维修,不过这种算是人为损坏,无论你的电脑多新,有没有买 AppleCare,都是以过保的方式处理。 当然把所有碰到水的零件换过是最保险的,但我想那个花费应该会让很多人无法接受的。 无论如何绝对至少是破万。
而且如果你是送一般的经销商,大多经销商是没有自己的维修部,都是转送到别的县市的维修中心,至少拖了一天的黄金救援时间,虽然说如果你已经打算要把零件都换掉的话,那也没差了。
省一点的话,我个人是比较建议在黄金时间送到非官方的第三方维修。 请他们清洁。
他们会先把电脑烘干,再用一些化学药剂,把里面的零件都清洁过一次,通常如果只是干净的水,如矿泉水、白开水之类的,这样清洁之后是几乎可以恢复正常的。
费用的话通常这样是一千多,至于哪些第三方维修比较有保障,就请大家自己多打听了。
2. 电脑很老了,维修费用不划算,可以先继续用就好,能用多久随缘了。
这种就是属于自救的了,不对外寻求协助,就靠自己。
有些人说会放防潮箱,但其实防潮箱的用途不是除湿,他是固定某个湿度,而且他的速度不快,其实效果不大。
首先,我们要先学会断电。
▼ 先把底盖拆开之后把电池的联接头先断开,这样至少不用担心不小心开机,或是屏幕打开就开机。

以我自己的電腦為例,我在 2015 年的時候,北上台北開會,這時電腦是直立放在包包(休眠狀態),包包上面的礦泉水沒拴好,一直滲水,從 MacBook Pro 頭頂的縫隙滲到腳底,幾乎可以說整台浸水了。
▼ 最慘的是我當下人在台北,等我趕回新竹可以自救之後,已經兩三個小時過去了。拆開一看,還是滿滿的水珠水滴。

最惨的是我回到新竹之后我自己都忘了我不是关机是休眠,我想打该屏幕来先擦干,结果他开机了 QQ
紧急强制断电,开始处理。 这么惨的状况,应该可以拿来当案例了。
我把除湿机放在一个小密闭空间,然后把电脑也放进去,除湿个一天一夜。 隔天已经全干了,已经可以正常开机使用没问题。
▼ 不过不知道是延误处理,还是真的太潮溵,第二天观察,已经有些地方开始发霉。

所以我还是按照了第一种情况后面的方式,找了第三方维修,请他们帮我再次除湿加上清洁。
耗时大约一天半,等我拿回家的时候,依然成功的继续使用了将近一年,而且中间有因为别的原因去维修,也没有任何的进水后续的可能状况发生(比如生锈之类的)。 一年后再次送修检查没问题,就交给下一位用户(有先完整告知)
所以整体来说,如果你不想花任何的钱,只要能用就好,其实自救是可以的,只是后面并发症的机率不小,尤其如果不是单纯的水,而是饮料之类的,那就更危险了。
但如果想长久继续用下去,那么交给专业的第三方维修请他们清洁,是个划算的选择。
(当然,不保证100%的状况都是可以靠清洁就起死回生)
3. 电脑不重要,资料一定要救就好。
现在的 Mac 基本上都是使用 SSD 了,其实 SSD 没有这么容易损坏,当时我的电脑 SSD 的部份几乎可以说是泡水,但拆下之后拿去相同机型装上,一样可以正常使用,抢救资料。
但如果你的电脑的SSD已经是不可拆装的了,那么就还是赶快走维修吧,至少能开机就能救数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