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象一下,你的桌上突然多出五个屏幕,只要轻轻一吸,就能像拼图一样自动排列好,连电源线都不用烦恼。 这不是科幻电影,而是 WiseeLAB 推出的全新模块化多屏幕系统,把磁吸、模块化、便携式三种概念融合成前所未见的工作空间体验。 想把屏幕直着放、横着排,甚至堆成自己独一无二的控制舱配置,全都靠磁力就能完成。 这款15.6寸FHD雾面IPS屏幕,不只看起来利落,连使用起来也充满未来感,绝对是今年最让人心痒的荧幕新品。
在这个讲求效率的时代,多屏幕早已成为许多人提升生产力的必备工具。 不过要打造一个干净利落的多屏幕桌面,一直都是一项需要耐心与技巧的工程。 从屏幕底座要怎么放、线材怎么收、供电位置要怎么配,到屏幕之间要如何排列,往往要花上一整天才能把桌面整理得看得过去。 也因为这样,不少人心里明明想要多屏幕,但看到那堆线就直接放弃。

然而,今年终于出现一台会让人忍不住惊呼「怎麽会有人做到这种程度」的产品。 WiseeLAB 作品中的 Wisee Cockpit Monitor 15.6 寸,是一款把多屏幕体验整个重新翻转的模块化显示器。 它完全跳脱过去屏幕摆放与配线的框架,利用磁吸结构实现自由拼接、自动供电、免线材的全新设计,把桌面空间整个变成像组乐高一样自由的工作场域。

磁吸模块化,想怎么拼就怎么拼
Wisee Cockpit Monitor 最引人注目的地方,就是它那个像是「屏幕版积木」的磁吸模块。 每一片15.6寸FHD屏幕背面都是磁吸接点,左右、上下都能拼接,而且磁吸不只是固定位置,还能直接供电。 也就是说,屏幕之间一下子就能连起来,而且完全不需要额外的线材在后面乱成一团。


就算你想一次连两片、三片、四片,甚至与其他屏幕或电脑组成五屏幕的超夸张设置,它都能轻松搞定。 多屏幕最让人在意的线材问题,直接被这个磁吸设计彻底解决。

只需通过一条 USB-C 线与计算机连接,因此从桌面正面看过去,整个视觉干净到一种不可思议的程度,大概只有第一次看到才会理解为什么日本报导会说「最高级的」。

更重要的是,这个磁吸模块能垂直、水平自由拼接。 想要上下堆两层? 没问题。 想要左右横向拉到跟全景一样宽? 也没问题。 甚至你可以做出类似模拟器的「驾驶舱」配置,把屏幕往外展开,整个沉浸在自己的数位座舱里。

GPU 无依赖输出,定位偏向工作与影音创作
WiseeLAB 特别强调这款屏幕采用独家的 GPU-Less 结构,也就是图像输出不靠 GPU 带宽。 这听起来非常神奇,但在实际运作上更像是通过特定传输方式处理信号,以确保多屏幕布局不会因为 GPU 负荷而出现瓶颈。
这样的设计对游戏玩家不一定有太大吸引力,毕竟 60Hz 屏幕更新率还是比较偏向日常工作、影音剪辑、工程开发、文书处理等用途。 但「不吃 GPU」的特性反而很适合需要大量窗口、流程图、数据库、代码工作的人,因为画面稳定、延迟低,且能自由排列拼接,是工作者更实用的设计。

屏幕本身采用FHD雾面IPS面板,能有效减少反光,在多屏幕拼接时也比较不容易产生亮度差异的突兀感。 整体色彩、可视角度与稳定度都在专业工作者可接受的范围,搭配模块化结构,更能让使用者把它打造成完全符合自己需求的工作中心。
拆下来就能随身带着走
另一个意想不到的亮点,就是这款屏幕其实非常薄。 即便是模块化结构,厚度仍控制在最厚处约 10.4mm,跟一般便携式屏幕的量级差不多。 更神奇的是,连固定在专用支架上都是用磁吸卡上去,拆卸的速度快到会让人怀疑是不是在玩积木。

支架部分可进行多角度的调整,官方公开的四屏幕加支架整组重量大约 5.7 公斤。 看起来不算超轻,但以四个 15.6 寸屏幕来看,已经算是高度可携的组合。 尤其是当你只需要带其中一片、两片外出时,完全可以当成一般便携式屏幕使用,行动工作者势必会对这种弹性非常心动。

系统方面,这款屏幕也支持 Mac 与 Windows 双系统,用户也能同时为不同系统的电脑实现多屏幕显示。

像乐高一样的屏幕系统,现场展示吸引大量关注
这套被形容为「乐高版多屏幕」的 Wisee Cockpit Monitor,在日本当地引起不少科技迷的关注。 目前官方正在进行早鸟预购,正式售价从155,800日圆起,预计在2025年12月上旬正式发售。
更有趣的是,这款屏幕的动态展示正于东京二子玉川的茑屋家电举行,展示到2026年1月6日。 能直接看到磁吸的固定力道、多屏幕自由拼接的作感,实际体验应该会比视频更有震撼力。 毕竟这种看似夸张的设计,就是要在现场看到拼接的瞬间,才会真正明白它的魅力。
